农产品丰收遇滞销厄运怎么办 “互联网+”提供新思路
高海燕说,不解决结构性问题,就会出现同质化产品过剩。
四是竞争性过剩。因为价差存在,尤其是现在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导致本国的农产品出现过剩。高海燕举例说,中国的榨油企业买国外的原材料油菜籽价格是3600元每吨,国内的收储价格是5100元每吨。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如果选择高价原料,说明企业完全没有市场意识。
“因为价差存在所导致的过剩,才说明市场机制发生了作用。”他说。
五是事件性滞销。作为整个市场体系中脆弱的产品,农产品“连坐效应”非常明显。有时候是“品类性连坐”,有时候是“地区性连坐”。前者指一地某个产品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全国的该类产品就出现滞销;后者指一地的某类农产品出现安全事故,那么该地的所有农产品都出现滞销。
今年5月,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场上的草莓农药残留超标,其中检出的农药品种“乙草胺”被质疑超过欧盟标准6倍。受此事件影响,迅速导致多个草莓主产区草莓滞销,价格大幅下降。这就是所谓的“品类性连坐”。
如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呢?随着电商的崛起,“互联网+”提供了新思路。
高海燕称,今年1月~7月,一亩田解决滞销60余起。但是,一亩田不可能变成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救火队。应急救火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通过电商搭建平台这种机制可以解决农产品滞销这一难题。
正是因为看到农业电商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政企都在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特别提到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5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强调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且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