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邮政再露峥嵘 中国邮政究竟经历了什么?
“神转变”的背后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在中央企业收入平均下降8%、利润下降10.2%的情况下,邮政集团公司总收入和利润同比增幅逆势上扬,分别达到9.4%和16.8%。2015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榜第143位,“2015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位居第22位,均有大幅度上升。这一出人意料的转变,给邮政人带来了自信。
出人意料的“神转变”,背后是邮政去年6月启动的包裹快递业务改革。当“邮老大”破釜沉舟,整合邮速资源,统一产品体系,统一网络规划、建设和指挥调度,统一信息系统,整体优势立刻凸显。
要在“快速”上做文章,首先从分拣设备的改造做起,用机器代人的思路,打造流水化作业。记者在南京、湖北邮区中心局看到,邮件被送到大型、高速的双层包裹分拣机上,经过大数据分拣后,正有条不紊地进入各自的分拣格口。自动化流水线同时对上千万件商品做存储、管理,邮件处理能力提高了2至3倍,日处理量由原来的10万件提高到30万件至50万件。
要在“快速”上做文章,覆盖全国的立体化运输网络不可少。每到午夜时分,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禄口国际机场西南侧的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都可以看到运输邮件的拖车在空侧区和陆侧分拣区忙个不停,“空地一体”散件化作业模式和自动分拣设备的欢唱,使全国运来送往的邮件不落地,只在机器上走一圈,就又装上飞机,奔向目标城市。如今,“邮老大”已经在全国304个城市间树立起EMS邮件“限时递”以及“次日递”和“次晨达”等业务品牌。
彻底改造实物传递网,强化以航空网为主的快速网,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陆运网,邮政在加快转型升级,能力提升之果也终于在去年“双11”爆发。用邮政自己人的说法,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发展之路不平坦
邮政人明白,改革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邮政毕竟是国企,改革起来极其不易。”一位深谙我国快递业发展的业务资深专家告诉记者,就人才而言,外面优秀的管理人员进不去,内部不良的员工又开不掉。薪酬体系更是无法与民营企业一般给力。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无论怎样,邮政明白,站在改革的潮头,唯有坚定信念,不断创新。在实现“强邮梦”的征途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也不断要求邮政人,要坚定全面深化改革,树立加快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激发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动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