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海淘、母婴、直播转化、网红经济学 2016年的电商行业有哪些坑和机会
而阿里CEO逍遥子最近到处说的一个概念是“零售全渠道”,不仅包括供应链,还包括了营销和用户管理,近来,品牌商们确实也都在这块补功课。“我们收购了优酷,发展无线搜索,我们的UC头条,包括我们对微博的投资,都是希望帮助我们的品牌不仅建立一个销售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大家提供一个营销矩阵,在无线时代消费者是无处不在的。再忠实的网购用户也不会24小时在电子商务网购平台上看商品,可能玩游戏、可能聊天,这样的过程中怎样帮助品牌能够在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载体上去触达消费者,怎样能够做到跨平台的数据打通……能够实现全渠道销售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实现全渠道的用户管理,无论用户在哪里,我们都能够识别这个用户,能够追踪这个用户,能够触达这个用户,和这个用户产生交互,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巨大机会。”
阿里正在争取和品牌商贴的更紧,京东也想这样。
阿里只想搭平台,面对传统企业和品牌商,马云乐于宣讲的概念是,每个公司要有自己的电商部门,自己学会使用各种互联网工具,积极改造自己。而刘强东的甘蔗理论则认为,企业就安心做好品牌和设计制造,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和售后。在3C和大家电品类,京东包办了采购和营销,确实相当厉害,中企哥知道的是,很多二三线的3C厂商,都挖空心思要让自家产品进京东的自营采销体系,这样就不用操心销量了。
回到零售的本质上来,3C和家电,SKU有限,品牌相对集中,有规模效应,是公认的适合集中采购做自采销的品类。而非标品比如服饰鞋帽,数以亿级的SKU,多以品牌商直接入住百货公司的方式做。一直以来,京东擅长做标品,而阿里擅长做非标品,已经是行业共识。
但有趣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品牌商想要通过互联网直接触达消费者,提高线上直供率。即便在在3C行业中,最顶级企业比如苹果、以及三星,还是近两年崛起于中国市场的小米,oppo,以及从运营商业务杀入消费者业务的华为,都没有像刘强东所说那样,把营销到售后的环节全部交给京东,而是只把京东当做一块阵地,然后一直苦心经营自己的官方商城、天猫店、以及线下的各种渠道,仍然把渠道死死握在手里,直接面对消费者。
阿里VS京东,谁是品牌商们的最爱,猫狗大战下一季,谁是赢家呢?
「网红经济学是机会还是坑?」
先分享两个八卦,都跟内容有关。聚美优品近来加大力气砸钱做社区和直播,是陈欧和蘑菇街陈琪撸串的时候下的决心。一直以来,高颜值的80后陈欧主导的营销事件,为聚美省下了大笔市场费用,令同行们艳羡不已,但是,2015年陈欧都不再满足于“为自己带盐”,希望更多人帮他一起带盐了,他被小红书和蘑菇街深刻刺激到了。
听上去完全是内容为王的节奏,别急,再看第二个八卦,中企哥听到的原话是:“某成熟母婴社区,想流量变现做电商,2015年压了很多货,亏损了5000多万。”母婴电商2015年近乎是白刃战的姿势,外部激烈的价格战,让销量大,对上游议价权更强,仓储、配送、售后的链条效率高的公司胜出,实力不行的加速被淘汰。中企哥听到更狠辣的八卦是,纸尿裤的价格被压得太低,某些母婴电商的采销实在拿不到货,但是为了跟进价格战,只能弄一些来历不明的货源。
“老板想的都是大事,怎么活下去的事儿,下面的人为了完成KPI,狗急跳墙去拿了假货。外部压力太大了,创业公司内部很容易失控。”专业的电商公司尚且如此的艰难,一家专做内容的社区想变现,哪有那么容易?内容和变现之间看起来1公里都不到,实践起来发现走了10000公里都没到。
当然了,从2015年到现在,在社交网络上有大批粉丝和拥趸的网红,创造出的销售奇迹也是真实的,如今淘宝C店女装品类中排名前十的店铺中网红店铺占了一大半。“网红能找到微博流量和淘宝流量之间的差价。”蘑菇街创始人陈琪这样说。网红门用颜值在社交网络上吸引流量,锁定粉丝,当然远远比靠淘宝提供的各类广告和营销工具更加便宜,更加稳定。让粉丝自己选出想穿的款式再生产,也比传统女装企业盲人摸象式的挑款生产,效率更高,库存更低。
中企哥认为,网红经济学之于电商,归根结底是流量来源的问题。关于网红的流量红利,阿里CEO逍遥子的解读是:“大家都关心流量哪里来?贵不贵?今天在无线互联网时代,消费群体就在那里,整个流量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买来的,流量是通过内容、策划、创业带来的。”他的意思很简单,过往运营流量的方式已经out了,现在需要用新一代的工具去搞定。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