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寄递渠道禁毒模式大盘点
最近一段时间,不法分子运输毒品的方式翻出新花样。他们尝试在快递的茶叶袋里、玩偶中、扒鸡内藏毒,企图蒙混过关,但最终都难逃法网。近年来,由于具有“人货分离,点多面广、隐蔽性强”等特点,寄递渠道已成为监控、阻止不法分子贩毒、售毒的重要领域。邮政管理部门和寄递企业的禁毒工作压力陡增。
在国外,不法分子利用寄递渠道贩毒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寄递渠道禁毒已经成为世界课题。在第29个联合国订立的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去看看国外是如何防范毒品进入寄递渠道的,他们的这些做法又将给我国带来哪些借鉴和启示?
美国:将禁毒上升至国家战略
美国同样面临犯罪分子利用邮政网络,尤其是优先邮件、特快邮件和私人包裹进行毒品运输的监管难题,保护邮政寄递渠道安全的重任落到了联邦执法机构及美国邮政的安全部门——美国邮政总监察长办公室身上。
据统计,美国邮政总监察长办公室平均每年约逮捕1000名左右的毒品走私嫌疑人及通过美国邮政进行毒品洗钱的嫌疑人。此外,该机构还对“毒品包裹”的特征进行分析,如在邮寄和退货地址填写虚假名称、特快邮件重量超过8磅(约合3.6公斤)、往返于毒品贩运地区、过度包装、邮寄地址和退货地址邮编不同以及通过自助柜台机邮寄的包裹等。
在2015财年,美国邮政总监察长办公室处理了2560起涉及毒品走私的案件,实施了1898次抓捕行动,缴获约2500万美元的非法资产、3.4万磅(约1.5万公斤)的大麻和1100磅(约499公斤)可卡因。同年,美国邮政总监察长办公室采用了新的寄递安全保障策略,集中“兵力”调查毒品走私组织,并且推出提早阻止毒品进入邮政渠道的国家战略,该战略将在今年全面推行。
在2014年和2015年,美国邮政总监察长办公室平均每天要处理5000多件可疑邮件,而且其危险邮件调查项目组人员会接受全面的危险物处置专业培训。去年,美国邮政总监察长办公室还协助本国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在8个全国性的特殊安全保障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督检查作用,如罗马天主教教皇弗朗西斯一世首次访美等大型活动。
德国:匿名包裹将被特殊对待
过机安检、开包验视、事后追责,德国已在寄递渠道建立起了一道道“防毒墙”,对不法分子形成了极大震慑。
德国快递企业在保障寄递渠道安全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德国邮政供应商协会秘书长平克·卡梅伦介绍,德国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必须在德国的工商业协会注册,且相关数据通过联网进入德国联邦统计局。在德国寄发快件时,虽然不会强制要求实名制,但匿名物品在安检时很可能会受到X光机或拆包检查等特别对待。
德国快递公司还有一项规定,当寄发包裹时,寄件人需将快件包装敞开,待工作人员检查后再进行封装。为确保寄递安全,快递公司甚至可以要求客户二次打开包裹进行检查。在对客户的寄递安全培训方面,德国快递公司也是毫不马虎。对于首次寄件的客户,快递企业会认真进行“寄发培训”,提醒客户禁止寄发危险物品、液体和粉末物等;寄递电池及含电池的物品时,需提供证明;寄递奢侈品需提供正规购买发票等。
德国邮政普遍服务覆盖全境,定时定制,价格低廉。而且,通常情况下,德国邮局不会对客户的邮件进行检查。有时,德国一些单位或个人会收到危险邮件,如带病菌的信件或包裹炸弹等。为加强应对,一些大型机构都会设立专门的邮件处理部门。一旦发现危险邮件,警方和安全调查人员就会介入,作为刑事案件进行相关的调查处理,寄件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韩国:凭借电话信息寻查线索
韩国素有“毒品清净国”之称。法律上的严惩、反毒教育的普及化曾一度让韩国民众远离毒品,涉毒犯罪率较低。但随着网络交易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快递的兴起,韩国毒品犯罪呈现出新的变化。针对这一趋势,韩国政府和寄递企业联手,共同遏制毒品的“入侵”。
近日,由韩国禁毒运动本部举办的“第30届世界禁毒日”纪念活动在首尔举行。纪念活动上,韩国警察厅对韩国去年的缉毒工作进行了汇报总结。韩国警察厅称,去年仁川机场海关缴获的毒品达3666公斤,韩国毒品的走私渠道主要为国际快递和进口货物,贩卖渠道大多是通过网络,网络贩毒者多在社交媒体内刊登隐晦信息,并通过社交媒体私信或电话与购买毒品者取得联系。确认数量金额后,买家通过网银转账或汇款方式付款,卖家经国际快递或韩国特有的Quick速递服务发货。贩毒分子多以“减肥药”、“提神药”等名称迷惑快递员,使他们在收件时无法用肉眼识别快件内容,从而导致毒品通过快递渠道流通。
为了保障寄递渠道安全,韩国政府每年都会对韩国快递企业,特别是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企业进行禁毒安全教育培训,强化禁毒意识。韩国政府要求,快递员在收件时要指导客户详细填写面单,特别是要准确填写联系方式。由于韩国早在多年前就已实行电信实名制,所以当发生寄递渠道贩毒案件时,警方可以凭借电话信息寻查线索,侦破案件。对于国际快递,政府要求严格执行开箱查验制度,对可疑物品一律不予收寄。
同时,韩国的快递企业自发成立了“安全寄递联合委员会”,通过制作宣传片、印发宣传单等形式,提醒客户守法安全寄递。
澳大利亚:对包裹实行严格抽查
在澳大利亚,为防止毒品等违禁物品通过寄递渠道流通,当地邮政、快递公司对包裹的安全检查比较严格,抽检是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
虽然澳大利亚的很多邮局网点是由私人承包的,但这些私人承包的邮局在递送包裹、信件的规格要求和检查制度上是非常严格的,按照全国统一标准执行。例如,客户在递送包裹时,需要把包装打开,待工作人员查验后才能封箱。对于境外包裹,澳大利亚邮政会采取开箱抽查制度。抽查后,工作人员会在包裹箱内放置一份来自澳大利亚海关禁寄物品清单的宣传册,以此告知客户该包裹是被抽查过的。不可避免的是,被抽查的包裹寄递会出现一定延迟。而且,抽查方式很容易让漏网之鱼溜走。
一些澳大利亚的快递公司则不会严格检查。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私人代购越来越活跃,一些当地快递公司嗅到商机,它们的服务价格往往明显低于澳大利亚邮政,从而吸引了大量代购者。而这些快递公司往往会疏于对寄递物品的检查,给寄递安全埋下隐患。据当地网友爆料,在寄递奶粉这类代购量较大的物品时,代购者往往会通过提供若干地址等“窍门”分批次寄出,以此来躲避海关的检查。但这样一来,很容易让贩毒分子找到可乘之机。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