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一文剖析连锁零售行业问题

时间:2017-03-29 14:03:01 点击:
来源:湖北连锁俱乐部 作者:Vivian

条评论打印收藏

现在的时代。是连锁的时代。对于连锁的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们将共同来探讨一下供应链视角下连锁零售企业经营发展模式。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巩固核心竞争优势,连锁零售企业应当怎么做,才能够稳定的发展呢?在对连锁零售企业的供应链条进行结构性分析发现,供应商是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起点,市场客户则是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系统管理的终点。这就要求连锁零售企业做到优化供应链发展模式,这要求连锁零售企业科学对接上游生产端并优化对接下游流通端,以优化供应链系统结构的方式来提升其供应链功能作用,确保连锁零售企业进入平稳高效的发展轨道。

那么,连锁零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将就连锁零售企业经营发展模式问题进行剖析。

一、连锁零售企业的生产端对接问题:信息不对称性阻碍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协同运作效率。

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信息系统运行有效性是决定供应链系统成员企业间协同运作效能的关键。阻碍连锁零售企业与上游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业务对接效能的主要障碍是连锁零售企业无法将其所获取的终端零售市场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上游生产企业。

这令上游生产企业无法根据下游市场信息的变动趋势来及时调整其生产线排程,从而扩大了上游生产企业的产量与下游零售企业及终端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偏差。上游供应商企业并非对下游零售商所提供的终端市场信息进行简单接收,它会根据本企业利益来分析终端市场的需求内容并对其变动趋势做出预测。供应商企业会根据其预测结果来制定生产排程计划,以应对终端市场需求的非均衡波动。

但由于供应商对终端市场的预测是基于其历史销售和生产经验所做出的,在外部营销环境变异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下,供应商在修正销售端需求预测方面存在偏差,由此导致的订货批量决策失误和库存责任失衡问题,使得供应商在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领域的决策偏离真实值的幅度增大。

二、连锁零售企业的流通端对接问题:自营化配送体系抬高连锁零售企业配送成本。

虽然连锁零售企业的整体运营规模相对较大,但出于方便购物的目的,连锁零售企业的多数门店的运营规模相对较小,其单次配送规模及单品配送量相对较小,多频次小批量配送需求给连锁零售企业带来较高的配送成本负担。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连锁零售企业既有自营化配送模式的局限性,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只对内提供配送服务,这为其配送中心埋下了产能供需失衡的隐患。由于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系统在每一个工作时段的生产能力都具有恒定值,而连锁零售商企业的门店配货需求却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其需求值具有随机波动性,由此导致二者失衡风险。

再者,连锁零售企业的自营化配送体系缺乏足额的专业化设施投资能力。在多数连锁零售企业的自营化配送体系中,多数配送业务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力来完成,诸如装卸、搬运等工作是以人力为主叉车为辅,其店内订单货物的分拣工作亦是以手工为主,相应的冷链配送设备更是稀缺。

这种操作模式拉长了连锁零售企业的供货时间并严重降低其配货系统运作效率。这是由于连锁零售企业的专业流通设备虽是必需品但却使用效率较低,为节省流通成本的目的,连锁零售企业缺乏专业化设施与设备投资的意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零售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