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上半场借鉴 下半场除了借鉴还有啥?
人和行业、企业一样,也有上半场和下半场。王兴的上半场经历,可以如下总结:在富二代里,他最喜欢创业;在创业圈里,他最喜欢借鉴;在借鉴圈里,他最能定义成功;在成功圈里,他最能讲名言。
王兴出生在福建龙岩,父亲80年代初就在商界摸爬滚打,经营的一家水泥厂几年前销售额就达到6亿元,母亲则师从厦门大学翻译过《资本论》的经济学者王亚楠。优渥的家庭,能为王兴屡败屡战的创业提供一个避风港,顺带地,也使得他成为当地最早接触电脑的年轻人。
后来,王兴保送到清华,接着又到美国留学读博。2003年,王兴看重美国社交网络的发展,便辍学回国,在清华附近的一栋民居开始创业。第二年夏天,王兴带着团队做出了社交网站“多多友”,后来两个月换一个项目。但这些都没有什么成效。
2005年,王兴注意到成立一年多的Facebook的发展势头,加以模仿成立了校内网。校内网直接复制了前辈的UI界面,这成为校内网的一个污点。周鸿祎第一次见到王兴就在这个时候,他说王兴这帮年轻人对他爱答不理,“眼镜都长到了天花板上”,他建议红杉资本别投王兴。
次年,校内网用户暴增,急需用钱。他找到美国风投。投资者考察一圈后发现腾讯、千橡产品实力强,建议王兴多找几家联合投资。王兴觉得没必要,100万元就能灭了对手。投资黄了,而陈一舟来了,哭过一场的王兴把校内网卖了。
陈一舟的收购是千万元级别的收购,校内网虽转手,但王兴和几个20多岁的创业伙伴拿到的钱至少也能在北京买套房。
2007年,王兴又注意到在美国刚成立的社交网站推特,他再一次模仿前辈,成立了饭否。饭否在最开始几个月发展缓慢,王兴又做了一个主打白领的社交网站海外网。可惜,海外网没能找到引爆点,逐渐被遗忘。
反倒是饭否,通过市场以及用户习惯的慢慢培养,具有一定的气候了。2009年,饭否的注册用户突破一百万。那年,邓玉娇案件、石首群体事件等公共新闻在饭否迅速发酵,饭否后来则因政策原因直接关闭了。
失败的饭否反而成就了王兴的光环。诸多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帖,等待着它的重生。一些用户觉得,饭否承载读懂中国甚至改变中国的理想,而创业者王兴的魅力则等同于他们的理想。
王兴需要寻找出路。美国那边又传来消息:一个名叫Groupon的团购网站发展不错。2010年1月,王兴拉着公司几个人到小餐馆吃饭。饭桌上,他说,我们要copy Groupon,一家美国新兴的团购网站。饭后,一个手下用谷歌翻译把Groupon网站翻译成中文,截图打印,拿着这张纸对商家说,美团就要上线了。
对于美团之前的失败,王兴曾做过反思。
谈校内网,他说:“校内网融资失败,我不能将责任归于外界环境,重要责任还是在我们自己,当时也有对手融到资了。可能和投资人沟通有问题,无法让对方对我们有信心。”
谈饭否,他说:“我们对这个事情的认识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媒体,我们觉得我们在做一个单方面的沟通工具。实际上,它确实成为一个新闻的加速器和放大器,我们在媒体方面没有充分认识。”
对于抄袭,他说:“创业主要是看你给什么用户提供什么服务,这才是最核心的价值,至于是不是原创,可能并不重要。”
历史进程滚滚向前,只有史学家会意淫历史中的如果,但它只有结果。校内网解决融资问题后能否发展壮大?饭否网学会讲政治后能否发展壮大?这些猜测没有意义,但他将企业推向死亡的事故,最后因为美团所塑造的光环,最终变成了适合咀嚼,极富魅力的故事。
但借鉴Groupon,从线上社交转到需要劳心劳肺的O2O重行业,吸取过往教训的王兴终于进入了高光时刻。
“王兴除了把国外的东西带到国内,还做了什么?Facebook到校内、Twitter到饭否、Groupon到美团,除了搬还做了什么?”知乎上这个犀利的问题本身就在试图对王兴定性。
饿了么CEO张旭豪在别处抢答:“美团的策略我们看得很清楚,更多的是跟进策略,从各个行业都是跟进,从它以前做校内网啊,这个就是深度的复制。但是我不评价这种策略的好与坏,我觉得有些时候这种策略实际上是蛮好的,它通过运营来弥补,来后发制人。”
评价王兴需要谨慎。好几个虎嗅网的网友看到此文后,说,张旭豪比王兴差远了,没格局。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