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或成中国零售新业态,投资人眼中怎么看?
更不要说在网点拓展和供应链体系建设上的巨大投资,尽管商品毛利率和门店销售也同比提升,但与成本增加相比还远远不够,北京邻家便利资金危机就是风投错误的高估了收益而导致的。
3.鲜食陷阱
鲜食是便利店差异于传统超市小店的核心品类,也是日资便利店与内资便利店竞争的利器,但要做好鲜食经营非常不易,行业内部常说:“不做鲜食等死,做了鲜食找死”。
鲜食看似毛利比常温商品高10-15个百分点,但流通成本和管理难度巨大,从工厂建设、冷链物流、到门店设备和销售损耗,中间成本不低,如果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真实毛利可能大大低于预期。
4.加盟谜局
直营店规模一定后,资本方必然希望品牌方以加盟轻资产模式快速拓展,目前主流品牌便利店的投资在60-100万间,由于固定成本高企,竞争激烈,从目前看,无论是固定收益还是毛利分成模式还都难以面对普遍性的成本上涨问题,加盟方赚不到钱快速发展也成为空谈。
5.连锁为王
现在市场上俗称的便利店,并不完全是指鲜食型便利店,也可能是便利型超市(家乐福easy)、超市型便利店、甚至是非连锁食杂店。第一类门店是日本台湾主流业态,可能是最有竞争力,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三类门店本质还是超市细分的一种,而前文所说的,众多风投投资的快消B2B项目做的是第四类门店,这类个体食杂店在全中国有700万家,风投对此想象空间巨大,但资源整合难度也巨大,这类门店单店竞争力很弱,一旦连锁品牌进入当地市场,未来受到冲击可能巨大。
当然,对于目前还在辛勤耕耘的各便利品牌来说,行业风口为我们的下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原创新品牌太慢,资本方更多愿意入股现有企业,通过资本帮助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减少投资的时间成本。
树欲动而风不止,每次经济下行,都会出现伟大的公司,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开始进入了“失落的十年”,大型店铺纷纷倒闭,日本的便利店行业反而逆势迅猛发展,从而成为当今日本的最主要零售业态。
2017年,中国进入了经济L型的新常态,更多企业会越来越困难,中国的便利店能否成为最红火的零售业态,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