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便利店风口,我为何看好“IP +零售”这门生意?
但头部内容仅仅是流量入口,还需要跟电商结合,微博+淘宝就是极佳组合。对头部内容来说,它们好不容易吸引千万流量,想追求高效率的转化,淘宝是首选。
所以我一直相信微博+淘宝是重要机会,因为它们数据互通,当你点击张大奕微博进入淘宝,淘宝会给你贴好标签,再进入时就会给你继续推张大奕,这对张大弈来说就很划算,相当于微博成为你的CRM和揽客渠道,淘宝做一个高效大规模的变现。在这个变现领域,B2C的京东是没法跟淘宝比的。
再拿我们最近投的微念科技来说,它通过短视频孵化网红来形成个人IP,并延伸到电商和自主品牌。在选择这个项目上,我比较看重的是它惊人的效率。
如何惊人?比如微博上涨一个真粉平均要花8-10块钱,但它们养200多万真粉只需要百万元,平均每个不到五毛钱。当然这跟它的内容好坏有关,它们有“nG家的猫”、“香喷喷的小烤鸡”等数十位短视频网红,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全网月均视频播放数亿次,部分网红IP尝试电商变现,首月营收就超过了3百万。
就像刚才说过,我们最关心的是流量在哪里?短视频是现在流量的大风口,而微博是流量表现最好的地方。我们认为下一步就是要通过短视频内容,在服装、零食、美妆等领域,通过微博引流到淘宝做转化。这是我所理解的新零售类的投资机会。
对于第二类线上到线下的扩展,线下肯定会越来越重要,商家也需要用好的内容来提高用户黏性,怎么帮线下做流量永远是重要的课题。在这块,我们会看渠道变化带来的新品牌,也会看一些展会市集,这些内容是能够优化线下流量的。
而且IP+零售会越来越好。其实线下真正可以做的好的品牌,很少是纯粹的做运营优化,更多会和IP结合在一起。纯粹推吃喝,大家会觉得无聊,但是有了IP等好玩的东西,用户黏性就会增强。
当然,IP能火也可能迅速衰落,而能否维持热度,本质上取决于它能不能持续创造优质内容,这也是我们最关注的地方。我一直觉得星座IP特别好,第一星座跟吃喝玩乐情感都能沾边,第二它什么都能写上十二遍,拥有海量内容,第三受众有很强的同理心,几乎大家都会关心同样的内容。像美妆、美食这些也比较容易组合,满汉全席108道菜,就可以做108期节目,相对的,搞笑类内容就比较挑战,需要不断挖掘新的梗。
目前,我们所关注的这两类项目都是独立的,但长期来说,两者肯定要打通。原因很简单,一个线上品牌现在光有微博微信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线下活动曝光,曝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吸引的客群相对准确,画像清晰。比如目标是高中生,就直接在中学门口做活动。另外一点也很重要,就是网络内容调性的提升,调性提升了才好接广告。
总之,这类项目的评判标准,第一,是不是头部内容,头部内容会享受互联网传播的溢价;第二是需要团队有复合运营能力,单纯能做内容生产能力的团队是比较单薄的,如果能兼具平台运营和电商运营能力,就会有强得多的竞争力。
更普世、简洁来说,就是需要跨界综合能力。既能够做优质头部内容,又能开淘宝店,搞得定供应链,这种综合能力现在非常稀缺,我们也很愿意支持。从微博流量到淘宝变现其实只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玩法而已,未来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会有更多的发展。
便利店等风口其实是门苦生意
无论是线上流量的结构性扩展,还是线上帮线下做流量优化,最终都是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但线上流量如果不通过内容+零售等创新的形式,其实会很难持续获取,所以现在很多资本方也把注意力转向到了一些线下零售业态,希望将线下流量输送到线上,比如当下非常火热的便利店。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