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进入阵痛期 便利店已不是风口是门口
孙宇含:便利店现在是最火爆的风口,有各种方式都在做,包括最近很火的无人便利店,请陶总帮我们讲一讲整个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这件事最后的门槛在哪儿?
陶冶:无人便利店确实非常多人找我,我的桌上能放十几份类似这样的商业计划书。我觉得便利店今天的困难,不是刚才说到的像无人这样的方式,我认为不在这个地方,今天的便利店,不是风口了,是门口。但我怕的是一打开门,前面是绿草地还是悬崖不知道,便利店在零售里面,真的是最难的行业,我认为你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足够长时间的积累,基本上我觉得还是先看看再说。
我看到目前便利店的瓶颈,其实是供给不足所带来的需求不足。
并不是说你的店面的租金高了,导致你的销售额回不来,也不是现在人工高了,这些都是显性的因素,内在的因素是说便利店开在这儿,你跟小卖部优势不那么明显,如果说你要能够说创造更加有效的需求,比如国外的便利店,能够创造更好的需求,他才更愿意到便利店来。便利店这个行业目前还在集体培养的阶段,而这个时候跟有人无人关系不是那么大。
更何况无人店还面临食品安全问题、证照问题。
孙宇含:今天过来参会的各位有很多人都是创业者,假如说有新的创业公司想进入这个零售行业的话,各位业内的专家有没有一些建议,比如说哪一个新零售的细分领域更值得尝试,或者哪一类的商业模式胜算把握性更大,能不能给今天的创业者提一些建议?
张斌:不太好讲,尽管我做零售做了二十多年,做所谓的新零售也有几年时间,也不敢说已经取得了成功,都是在探索的过程当中,目前现在让我们来指导指导在哪个方向能够成功,恐怕我们自己都不敢说,说了之后恐怕让大家也不敢信。当然刚才孙总讲的这个问题,目前新零售的方向方兴未艾,为什么方兴未艾?首先第一个还是从需求来讲,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大大被低估了,如何能够从挖掘需求方面,每一个小的细分领域都是可以做的,从场景上来讲,如何提升整个流通效率刚才我讲,满足消费者的实际上有这么几句话,第一个要高品质,低价格,第三要高效率,至于说哪个领域能够真正的来做好,我看可根据每一位创业者自己在哪个方面更有兴趣,更能够挖掘。
朱璋:这确实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从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中来讲,肯定要找一个比较切合消费趋势的,现在客群更加细分,需求其实也更加细分,在这里面找相对比较大的市场,然后把它做到极致,消费者需求其实也是很大的,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也是很多的,我们如果找到一个比较好的领域能够把它做到极致,应该是成功的方向。
陶冶:先说行业,便利店确实是个不错的行业,而且我认为叫小业态,不光是便利店,就在离顾客更近的情况下,服务好有限的顾客,这一点本身就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而且这符合一个全球化的趋势。还有要不忘初心,我见过好几个不错的团队,人非常棒,都很能干,但基本上都是抱着那种,之前做互联网,做游戏这种心态,希望恨不得三年就能帮我打金网回来,这样的话你真的不要来耽误时间了,用你的初心干这个事情,遇到困难你也能够坚持得更好一点。
第二条开放,就是说其实之前基于互联网创业,我个人也投了一些项目,互联网创业的时候真的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交互问题。但到了零售的时候发现面临的是巨大的生态,这个生态里面每一家它都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像物美这样的,在北京有这么大规模的,他们的产业链依然很单薄,创业者很多还在抱着想一切通吃的想法,除非真的口袋足够深,否则我觉得没戏,开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开放,要尊重产业里面每一个不同的伙伴,每一个不同类型的产业,跟他们有更真的双向合作,这就叫做开放。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