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不占优势的无人超市 智能系统会是最大价值?
从一个消费者角度来看,无人超市具体什么形态并非重点,零售业的核心仍然是解决消费者生活消费需求。从无人超市实际的消费体验来看,无人超市商品类型和普通便利店类似。那是什么吸引阿里、京东、哇哈哈这样的巨头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进入这个新领域?或许从淘咖啡身上能看到一二。
在技术层面,“淘咖啡”项目主要涉及两个技术团队,一是新零售技术事业群天猫技术团队,二是蚂蚁金服IOT技术团队。淘咖啡的技术负责人多马针对“淘咖啡”曾表示,“我们的目标还是赋能零售商。”以淘咖啡的赋能目标来看,并没有特别聚焦在无人超市。
如果无人超市模式得到可行,大胆的猜测,阿里会将这套系统普及到更多的有人商超。毕竟消费者对于商超中有人无人并没有很实质的要求,部分消费者甚至更青睐有“人味”的服务。相比于大肆构建无人超市和传统零售单位竞争,对于阿里“新零售”的目标并没有太多助力,但如果这套无人超市智能系统在淘咖啡的运营中得到很好的效果,将之打包赋予更多的零售商,获得支付的垄断地位与大数据或许才是阿里最终的目的。
效率才是痛点:无人超市智能系统赋能传统商超将变革零售业
无人超市带给零售业两个潜在变量,一是人工成本剔除后的成本优势。二是无人超市智能系统带来的消费效率提升。传统零售业中,一旦遇到节假日或促销高峰,消费人群的激增,结账排队的拥挤大大降低用户的服务体验。即使现在移动支付带来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及NFC支付提升了结算效率,但相比无人超市用户挑选好商品后台扣费直接走人的效率,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成本方面,无人超市在运营中已证实缺乏真正的优势,除非采用补贴的老路子。据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首家“无人超市”怡食盒子内随机抽选了十款商品,将其价格与大卖场和社区型超市比较,发现十件商品价格无一胜出。即便与“7-11”等人工成本极高的24小时便利店比,价格优势也不突出。甚至不二家棒棒糖20支粉色装,“无人超市”要比普通超市贵5.7元。那么,无人超市最大的潜力就在于效率方面。
以淘咖啡举例,用户在其中选中商品后,无需在经过结算柜台把商品一一拿出来,只需走过二道门,数秒内就完成了结算。第一道门:感应你即将离店的信息,并自动开启。第二道门:这才是最关键的一道门,当你走到第二道门之时,屏幕会显示“商品正在识别中”,马上再显示“商品正在支付中”,自动扣款,大门开启。
在传统的商超消费里,以用户购买五件商品计算,人流较多时期,首先排队要花掉一到几分钟,之后走到柜台前拿出商品交给收银人员扫码,最后将商品装进包装袋,使用移动支付、刷卡或现金支付。整个流程要以分钟为单位,相比无人超市带来的随拿随走的未来场景,其解决的效率痛点,才是零售业变革的核心所在。
如果说,许多无人超市新入局者看中的是,无人超市新概念下对传统零售市场的侵占。而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更大的市场潜力不在对传统零售市场的挤占。而是通过无人超市验证可行的智能系统对传统零售业的普及,作为巨头牵头的智能系统,未来将会绑定自家的支付、账户系统及大数据技术。而传统零售业在愈演愈烈的无人超市效率优势带来的冲击,必定也会被迫拥抱巨头带来的技术支持,或许这才是巨头发力无人超市真正的目的所在。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