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店 快闪店 概念店到商业的“从0到1”
最合适的例子莫过于苹果的成功,在MP3播放器厂商大战时推出了iPod,在手机厂商大战时推出了iPhone,而两者的推出,都是耗费数年,周密计划的产物。在这两个产品上,苹果并没有进行什么试错,也没有过多借鉴市面上的产品,而是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出发,来设计自家的产品,所以才能做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iPod和iPhone。
反例也有,便是遍地开花的”体验店“。有数据显示,2017年1-7月,北上广深256家商场共关店3258个品牌。由于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有”体验店”,也没想清楚顾客的需求是什么,便盲目上马这种模式,导致了一些项目的失败。
所以说,后发不一定不好,有计划而不盲目是创新成功的保险。
d.重视营销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中国的老话了,虽然很多人认为这句话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但近年来一些人又重拾了这种想法。
一些公司因为自己的产品在技术上优势明显,便无节制的减少在营销上的投入;又如一些新出现的面向细分领域人群的品牌,觉得做营销跟自家的调性不符,所以拒绝营销,甚至以“从不营销”为荣。技术的优势,产品的格调,并不是说“不营销也能获取顾客”,而是对营销的要求更高了。许多传统的产品只要有销售去推销就可以了,但创新型产品如果不通过深入的、有力的营销去影响用户,很难得到用户的尝试的意愿与认可。
营销要针对合适的群体,针对这些群体正在使用的产品的痛点,实现彻底代替现有产品的垄断目的,然后再扩大战果,进入非痛点群体。最后,不仅仅产品销售是销售。媒体公关也是销售,优秀的媒体公关会为公司带来优秀的投资人、优秀的潜在员工、优秀的潜在客户。实际上,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营销人员。
在这一点上,许多奢侈品牌一方面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营销,一方面又不损害自己的品牌形象,从而使优质的产品获得极高的溢价,是值得学习的案例。
以创新为成功,而不是以成功为创新
大谈创新,容易让人有高谈阔论、不着实际之感。而无论如何,创新都是值得我们一直研究的。谈及这个话题,最重要的,便是“以创新为成功,而不是以成功为创新”。用这个标尺来看分析案例,便能明白“创新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