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巴”模式,是单元化快件箱的最终解吗?
「单元化物流」这个词,热了很多年,但探索之路也确实走得艰难。
为了推广应用标准托盘,发展单元化物流,今年年初,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交通部等10个权威部门联合发布了指导意见。
不过,我们要明白一点,单元化物流的「单元」,有很多种形式。如我们日常所见的周转箱、纸箱、托盘、集装箱等,都属于单元化集装器具。前段时间,商桥和中集签署合作协议,又让很多人关注到了单元化快件箱。
接下来,就带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什么是单元化快件箱?以单元化快件箱为单元的运输模式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货巴」模式能否将单元化快件箱的优点发挥出来?
1、单元化快件箱本质是一种交换箱体
单元化物流,指物流系统中从发货地将物品整合为规格化、标准化的货物基本单元,并通过基本单元的组合与拆分来完成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物流作业,保持货物基本单元的状态一直送达最终受货点。
我们常见的托盘、快件箱,都是单元化物流中的一个集装器具,一个基本单元。在单元化运输过程中,以托盘和快件箱为单元,产生了一些新运输方式和路由体系。比如说带托运输模式的创新者——唯托物流,单元化快件箱模式的创新者——商桥物流、一站网等。
单从概念上来说,单元化快件箱的本质是一种交换箱。
交换箱的设想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德。那时,当地经济迅速膨胀,货运量急剧增加,导致运能、运量矛盾加剧。为了减少用来购置车辆的资金投入,并减少等待装卸浪费的时间,人们开始提出了箱体交换的构想,并于1965年,研制出了德国第一只交换车箱。
因此,从交换箱的设计初衷可以看出,单元化快件箱在应用中,必须能完成快速高效的交换,以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成本。
交换箱概念的另一个应用是「甩箱运输」,货物「先装后卸」,可以大幅缩短交换作业时间。商桥「公交货巴」模式,前期也被称为「甩箱运输」。2016年11月,商桥全国大区总经理大会上提出了「甩箱运输」的概念,后几经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公交货巴模式。
2014年11月,全运汇的创新产品「嗖嗖货巴」甩筐运输诞生,其也是单元化快件箱的一种呈现形式。遗憾的是,「嗖嗖货巴」运营一年后便以失败告终。
总结来看,以单元化快件箱为单元的运输方式有以下优点:
1)交换作业时间短,操作效率高;
2)由于车辆等待时间大幅度缩短,车辆利用率高;
3)成本相对低,一辆运输车一般能配置3-4个箱体,设备购置费用减少;
4)箱体可以作为「中间仓库」,货物分拣后可以直接「入箱」,减少了无效搬运及处理场地的压力。
2、单元化落地中的「货巴」模式
单元化运输推广中,最难的环节在于落地。
最适合单元化快件箱推广落地的模式是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正如上文提到的几家创新公司,虽都声称「在不断的探索中」,但他们共同选择的「货巴」模式,为单元化快件箱的落地提供了可能。
那么,何为「货巴」模式?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货巴」一词是从公交巴士演变而来的。 而中转的货物就像乘坐公交车,且运输区间是中短途。
商桥方面负责人说道,从运输的货物体量和车辆的规格来看,单元化快件箱的最佳应用场景就是中短途运输,尤其是城市配送。而对于长途运输来说,公铁联运才是单元化运输的最好范例。
「货巴」模式,是否是最适合单元化快件箱落地的场景,还要从「货巴」模式的特点来看:
第一,通过集装单元随上随下。
在「货巴」模式中,货物如同乘坐公交车,到站即停,随上随下。因此,需要通过集装单元的应用实现机械化地上下货的目的,如此极大缩短了装卸货时间,为单元化快件箱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第二,市级区域内环线直达。
「货巴」模式由传统的分拨中心中转,改为环线直达,车辆在途营运时间和距离都得到了大幅缩短。
正如商桥董事长陈风雨在「2018(第七届)运联峰会」上所说的:中短线基本上都是大区区间经过中转的形式来做,那我们把它单元化后,中转的货物完全变成直达。因为单元化后,还有一点是减少了人手的操作环节。
第三,公交化线路运营。
「货巴」模式可以通过公交化高频率发车模式,实现分钟级的到达速度。
我们从公交巴士的特点去理解「货巴」模式,能了解到,「货巴」模式运营的前提也正如公交巴士一样,需要在前端有足够的货源集约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有足够的货。如嗖嗖货巴创始人邱刚当时所说,只要将前端货源集约化,那么末端配送就不会有问题。
单元化快件箱在收货前就完成了分拣,一个箱体内装的都是同一到达地的货物,这必然会影响到货物的装载率。有数据显示,采用传统作业,装载率一般可以维持在90%以上;而托盘单元化,装载率将会降低到80%甚至更低。虽然没有关于单元化快件箱装载率的具体数字,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了解到,快件箱的装载率通常会低于传统作业下的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足够的货量是基本前提。何况因箱体体积的局限,有很多货物并不适合使用快件箱,因此这里的「货量」又要限定为:足够的小票货。这背后,又需要一个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网络。
「货巴」模式只是单元化技术落地的一种表现形式,单元化效率的高低也不是列举一些简单的案例就能说明的,必须从货量、线路、路由、信息化系统以及互联网思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量,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而且,单元化集装器具循环应用和单元化集装器具等标准的制定,也是影响单元化运输落地的因素,这些都需要企业和行业的共同努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