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 12 日快递物流动态简报
2023 年 7 月 12 日快递物流动态简报
一. 6 月份 CPI 同比持平,未来 PPI 跌幅有望收窄
7 月 10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6 月,CPI 同比上涨 0%,涨幅较上月回落 0.2个百分点;PPI 同比下降 5.4%,降幅较上月扩大 0.8 个百分点。6 月份 CPI 同比持平,主要原因是 6 月猪肉和成品油价格下跌,抵消了蔬菜等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带动整体CPI 涨幅回落,而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整体走势稳中偏弱,并预计 8 月物价有望触底逐步改善。在PPI方面,6月PPI同比下降5.4%,降幅比上月扩大 0.8 个百分点。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受石油、煤炭等行业价格继续回落影响。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6.8%,降幅扩大 0.9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 0.5%,降幅扩大 0.4 个百分点。预计 7 月起 PPI 同比跌幅将持续收敛(预计 7 月同比在-4.4%左右,跌幅较 6 月收敛约 1.0 个百分点),并有望在四季度同比转正。(中国日报)
二. 国家邮政局将加快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
7 月 10 日,国家邮政局召开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座谈会。会议就农村快递发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指出,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农村邮政体系、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健全末端共同配送体系,助力更好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让人民群众共享行业改革发展成果。全系统全行业要继续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强化监管,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全面提升农村寄递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真正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邮政局)
三. 央行批准,“中通支付”正式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近日,央行批准“万通支付”正式变更为“中通支付”。这意味着,中通快递通过收购的方式,正式获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快递行业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一体,不仅有收付款需求,还有庞大的供应商业务往来。中通本身搭建了兔喜社区、中通物流、中通云商、中通快递等业务板块,“中通支付”的加入,能帮助中通更高效地链接品牌、客户,更有潜力深入更前端的工厂、更末端的农村。中通此次拿下支付牌照,一方面不仅可以帮助中通有效节约巨额通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交易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完善、支付结算体系风险较大等痛点,有利于向用户、网点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新华财经)
四. 全国首趟中欧班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回程班列抵达西安
7 月 10 日,全国首列中欧班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回程班列接车仪式在西安国际港站举行,中欧班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班列首次实现了有来有往。中欧班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回程班列开通后,通过各轨距段铁路班列时刻表的接续,有效控制了中欧班列各环节作业时间,减少了口岸站办理列车换装时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全程运输时效,将传统回程班列平均时效由 16日至 18 日缩短到 10 日至 12 日,提升了中欧班列开行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中国新闻网)
五. 京东物流与 AutoCore.ai 达成合作
近日,京东物流与 AutoCore.ai 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物流行业端到端、多场景、多设备形态和配置的智能驾驶系统,支持多种道路环境和不同成本的规模化部署与常态化运营。同时,京东物流将面向全球整车零部件供应商和自动驾驶合作伙伴,开启物流行业规模化智能驾驶生态建设。据悉,AutoCore.ai 成立于 2018 年,是一家面向全球的汽车软件平台型企业。(每日经济新闻)
六. 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 4000 列
7 月 11 日,一列搭载着 55 个集装箱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开出,驶往白俄罗斯科利亚季奇,标志着今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比去年提前 22 天突破 4000 列大关。(中国新闻网)
七. 湖北襄阳建设连通鄂豫南北水运大通道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举行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双沟航运枢纽开工仪式,该项目将建成通航1000吨级双沟航运枢纽工程,连通鄂豫南北水运大通道。据悉,项目起于唐白河和汉江交汇河口,止于水台子大桥下游 3.6 千米处,与水台子枢纽下游引航道末端相接,总长 61 千米。拟建的双沟航运枢纽位于唐河、白河交汇的两河口上游约 8 千米处。项目建成后将降低水运成本,适应内河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提高航运效益,同时助推唐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国新闻网)
八. 南航集团发布年中报告,上半年货邮运输量 70.64 万吨
7 月 11 日,南航集团召开 2023 年中工作会,全面总结上半年各项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部署安排下半年重点任务。上半年,全集团航班正常率92.04%,运输飞行 132.7 万小时,运输总周转量 132.79 亿吨公里,货邮运输量达到70.64 万吨,货运实现平稳过渡;着力建设北京枢纽,恢复及新开国际和地区航线9条,等等。下半年,面对航空货运市场供过于求压力加大的不利因素,南航集团将继续稳住货运基本盘。(南方航空报)
九. 俄中贸易额将在 2030 年前升至 25 万亿卢布
7 月 11 日,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公布,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将在 2030年前提高到约 1.98 万亿元人民币。2019 年确定的“2024 年前将货物和服务贸易额增加到 18 万亿卢布”的任务将在今年完成。目前俄中之间 90%以上的出口都以卢布和人民币结算。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2 年,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 29.3%,达到 1902.72 亿美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十. 中俄北极航线集装箱班轮启动仪式在莫斯科举行
近日,“中俄北极航线集装箱班轮启动仪式”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成功举行。此次中俄沿北极航道集装箱班轮常态化运输通道的开通,将改善两国现有交通运力不能有效满足两国日益增长的物流运输需求的现状,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缩短俄罗斯北方港口和中国港口之间货物运输往来的距离和时间,对物流运输通道的安全性和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将助力中俄两国经贸合作规模跃上新的台阶。(人民网)
十一. 准时达发布 JusAI 全新产品线,上线三款 AI 新产品
近日,准时达召开了JusLink2023“AI 已来”产品发布会,发布了 JusAI 全新产品线,JusAI 家族三款 AI新产品“JusElsa”、“动态 ETA”、“动态库存管理”亮相。其中“JusElsa”使用 OpenAI公司的 ChatGPT 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结合开源的 LangChain 等大语言开发框架,将大语言模型与准时达 JusLink 平台结合,构建了准时达智能 AI 助手 JusAI,帮助客户用自然语言的对话的方式,轻松的获取自己的运输信息,追踪运输状态,以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的方式实时掌控供应链状态。另外,“动态 ETA“是准时达与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合作,通过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以及建模等方式深入研究海运动态 ETA,通过不断训练研究得出的成果,预测模型有助于改善港口运营规划,有效管理多式联运中的航运风险,提升海运贸易分析准确性。(准时达)
十二. 全球上半年交付 147 艘再创纪录
7月 11 日,航运经纪公司克拉克森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集装箱船交付量共计147 艘 97.5 万 TEU,同比增长 129%。而今年年初以来新船交付出现了明显的加速,二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 69%达到创纪录的 61.2万 TEU,超过之前 2011 年第二季度创下的48.4 万 TEU 交付纪录。集运行业也将持续整合,目前前 10 大集运公司直接拥有 56%的手持订单运力,加上租船运力这一比例可能达到 79%。值得注意的是,前四大集运公司(地中海航运、马士基、达飞海运和中远海运集团)至少将运营 51%的手持订单,而地中海航运的现有运力和手持订单目前已经达到了约 650 万 TEU。集运行业的趋势正在转变。在需求放缓和塞港得以解决的情况下,市场正准备迎接新运力的大量涌入。这意味着,运力控制对于集运公司而言至关重要。但在多年创纪录的利润之后,集运公司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控制运力并非易事。(克拉克森)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