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农村电商进展、问题与建议
二、当前农村电商的六大问题
前面从正面肯定了农村电商的八大进展,但由于是新事物,既有认识还不清晰的情况,也有推进太急的情况,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需要警惕的问题。特别是5月,李昌平撰写的《该给农村电商大跃进运动泼点冷水》一文在网上广泛流传,引发了对农村电商的种种质疑,虽然要反对一棍子打死的态度,但切中的问题不得不重视。
问题之一,行动推动异化。农村电商基础差,人才匮乏,商业模式还不成熟,注定需要政府及时上手,创造条件,积极扶持,尤其需要一把手工程的大力推进。但在实际中,由于对电商的概念、内涵、目的等不甚明了,而又急于出成绩,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大跃进、形象工程的迹象,有的山区县不切实际地提出村级电商服务点全覆盖,一些村无人运营无人交易,成了空架子;有的风风火火刷墙,大兴土木建设,硬件建设十分卖力,但缺乏实质运营,效果了了。
问题之二,实践误区不少。最常见的就是三大冲动:有盲目建平台的冲动,一投入就上千万,结果不会运营,没有流量,往往成为网上的空壳商城;有盲目建园区的冲动,依然模仿传统的工业园区套路,变个名字,换个招牌,想拉动土地升值、地产开发、物业运营等配套产业,结果配套服务缺乏,往往门可罗雀;有招大商引大资的冲动,想尽快找到一两个大电商装点门面,而真正的主力军——青年电商创业者很难得到扶持,没有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长久的发展基础不稳。
问题之三,认识两极分化。以前是中央没有讲,国务院没有安排,不想动;现在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在抓电商,于是从徘徊不前忽然转向贪功冒进,大干快上。一方面,有的地方还在担心,电商影响了实体经济,也收不上税,根本没有想明白,装着样子干;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妄图短期内就将电商发展到什么规模,有没有条件都要上,违背了经济规律,很有可能形成一批烂尾工程。
问题四,盈利模式待寻。总体来看,农村电商是一项民生工程,有助于农民享受信息化的红利与便利,有利于缓解卖难问题,但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参与其中的电商而言,短期内取得回报是困难的。而且,由于农村电商基础确实太差,只好走上了一般电商企业最不愿意干的重资产模式,一个村级农村电商点的建设与运营费每年大约需要2万元,一般企业投不起,所以最后便演化为靠补贴来维持,如果运营状况不能迅速改善,则财政负担相当沉重;一些地方性电商平台的资金链压力将非常大。
问题五:需求契合不高。虽然各大农村电商都大体提出了农村电商服务的四大领域,代收费、代买、代卖、创业与金融服务等,但实际上,代收费不温不火,因为渠道太多;而代卖又遭遇农产品电商的诸多现实困难,一时难以突破;创业与金融服务则是有了站点,变成平台用户之后的事情;于是唯一当下见菜的只能是代买服务,也就是工业品下乡。所以,电商整体表现为向农村卖得多,而当地政府与农民更想卖出去,中间的意愿差距不小。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