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峰值破两百万单 牵手京东 新达达做对这三件事

时间:2016-07-08 10:28:29 点击:
来源:新经济100人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第二步,达达现在所有的配送员都需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培训和考试。

第三步,所有的配送员完成订单的过程中,达达会实时追踪订单状态、地理位置、时间等所有信息,确保订单完成质量,每个配送员的服务都会被记录下来。

每个配送员都有一个打分信用体系,这个体系有几个维度,比如服务质量、收到评价、投诉的情况、活跃度、配送效率等等,分数每天更新。配送员的奖惩跟分数完全挂钩,因此配送员会珍惜自己的信用。

因为达达是双边的市场,需求和供给需要看平衡关系。发现配送员少的地方,达达会做邀请活动,也会做一些阶梯式的激励,“累计邀请了多少,可以给一些装备。”

为了给配送员营造归属感,负责新达达物流运营的郭瑜他们团队搞接单王比赛,给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特别的奖励、曝光。“我们当时这个活动做的非常成功,很多人把接单王作为一个榜样。”到年尾通过系统内的数据,郭瑜他们会评出一些优秀配送员,颁奖、赠送米面油年货。

他们也让配送员邀请商户,因为很多配送员原来也是做小时工的,或者做配送员,认识一些商户,“我们当时会做一些PK比赛,就跟全民邀请在支付宝上开店是一样的,会给他们一些奖励。你邀请一个给你一部分奖励,你是全国的第一名或者是这个城市的第一名会有额外的奖励。”

2、高大上,靠数据和产品驱动

新达达物流运营负责人郭瑜说蒯佳祺很接地气,“雨下的特别大的时候他自己跑出去送外卖,也会鼓励我们做这样的事情。”

郭瑜印象深刻的是,刚开始做达达的时候人非常少,10个人左右。订单也很少,中午就留1个人做客服,其他人都在外面跑送单。他们在16楼,电梯非常慢,需要掐准了时间,才能保证客户愉快地拿到订餐。有一次雨下得特别大,有个订单距离远,时间不够。蒯佳祺站出来说,我去送。回来的时候蒯佳祺浑身湿透、赤脚上班,鞋子里全是水。

蒯佳祺自己和团队里面几乎每个人都有送货经历,现在的管理团队每隔一段时间,仍然送货。“送货的过程中,可以从一个用户角度来发现产品是不是足够的好用,可不可以优化。”

蒯佳祺送货时对路线、地形不熟悉,发现达达的地图还可以优化,让一个对路线不是那么熟悉的人更方便的找到地方。

达达早期配送员完成订单时,要点“确认送达”的按钮,点了之后达达平台默认他送达,“如果配送员实际上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点了送达的话,我们当时是无能为力了。”发现这种问题后,蒯佳祺他们进行了改进,配送员必须要到目的地的经纬度周围100、200米的距离内,才能点击配送完成。

“我们本质上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只不过刚好在做物流的事情,技术产品是达达的立身之本。”蒯佳祺说。

最早期,达达的团队基本上都是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2015年初杨骏加入达达。杨骏取得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在谷歌和Facebook工作做过,是Facebook最早的华人工程师之一。在加入达达之前,杨骏在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带领整个增长团队。

刚开始达达没有报警机制,“我们自己的系统挂了,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是外面的一个商户打电话说你们的系统挂了”,后来杨骏他们建立了一套报警的机制,“当我们系统出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的手机就开始响,保证我们的人第一时间知道我们的系统出问题。”

杨骏经历了达达单量从千到百万的级别。“印象最深的是整个系统怎么样在非常短时间内顶住上百万单的冲击,当你搭一个系统时,不会第一天搭得非常完整,那样做可能需要一年时间,等搭完这个公司已经死了。”杨骏他们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数十次架构升级,每次都是半夜做,中间会停几个小时的服务,早晨来临前,把系统重新上线,团队比较小的时候,很多人睡在办公室。

杨骏就跟蒯佳祺讨论这个事,“如果说这个事完全不是我们的责任,还算是同学赢了,也不是很合理,虽然是因为外界的原因,但是我们自己系统可以做得更好,来抵御这些外部的波动,但是说如果说他们输了也有点不公平”,所以他们当时决定把这个对赌再往后延一个月。9月,工程师赢了,整个团队特别兴奋。

效率和成本永远是物流行业的核心。杨骏他们发现不是同一商家发出、也不是同一目的地的货,只要他在起始的位置上接近,目的地接近,都可以打成一个包,相当于拼车。开发了打包功能后,杨骏他们每天会看多少单子被合并了,也会去听听线下的反馈,“比如说这个楼的电梯特别慢,我们怎么去调整这个算法。”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京东,新达达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