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挖苦刘强东管不了100万快递员
电商巨头们都爱在大战前秀实力,亮肌肉,表明必胜决心。双11在即,当洪水般订单涌来,谁能最快吞吐出去成为核心竞争力。
继去年“双11”前夕曝出上海仓库——“亚洲一号”内部全景视频,2016年“双11”前,京东对外披露了完整的全自动仓储场景——由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感知网络打造的“无人仓”。
马云曾经吐槽,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管理100万快递员,质疑京东模式。“因为中国10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你得聘请100万人,那这100万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试试?”而刘强东则针锋相对回应“沃尔玛全球零售额已经超过了470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0家商场,管理着超过200万的员工。”不管怎么样,管理百万快递员的确不容易,但未来的京东真的需要百万仓配员工么?随着京东加速推进“无人仓配技术”,未来京东真的不需要仓配员工,但会有超过百万台仓配机器人服务京东用户。
从今年5月京东X事业部成立,半年功夫,京东物流中重要的无人机、无人车和无人仓——“三无”黑科技技术已悉数成型亮相。持续在“无人技术”加码,马不停蹄推出新应用,“三无技术”对京东仓配会带来多少价值?智慧物流能够降低多少成本?提高多少效率?提升多少配送用户体验?
在智慧物流上的急行军
在今年的618启动仪式上,刘强东谈了京东关键性的3件事——品类、技术创新、3张网。其中,技术创新是京东一个重点方向,京东认为零售一直都是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京东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满足消费者服务的苛刻需求。刘强东的目标是,1年内,无人机送货覆盖范围从23万个村庄扩展到42万个村庄,用无人机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2年内,京东将北京建立第一个无人仓储中心;10年内,全部用无人快递汽车送货,通过用户授权,把包裹放到用户后备箱即可。
2016年5月13日,京东成立布局智慧物流的X业务部,该业务部专攻无人技术,包括无人机、无人仓储、无人车配送等一系列备受瞩目的尖端智能物流项目。7月21日,京东PCL实验室首次对外曝光,京东首席技术顾问翁志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数据、算法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京东不仅累积了丰富的数据,在算法领域也拥有一批顶尖的实干家。京东PCL认知、感知实验室研发的两个方向,一是为了让运营更加智能化节省成本,二是提升用户的体验。
从今年6.18开始,京东无人机开始在农村送货运营,9月,京东无人配送车开始路试。在10月26日,京东X事业部智慧物流实验室首次揭开神秘的面纱,完整的“无人仓”描绘了3年后电商大促中有条不紊运行的物流中心蓝图。
从建立之日就备受争议,9年来,京东将其它电商不愿意碰的物流配送做成了“前端用户体验、后端成本效率”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京东在智慧物流方面急行军。从人工搬运模式的第一代,到半自动化的亚洲一号第二代,现在,京东的物流进入第三代智慧化模式。由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感知网络打造的三无黑技术,让京东物流彻底甩掉“傻大黑粗”的帽子。
技术成为巨头争霸未来的关键
从长远看,技术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工具和流程创新必然带来系统效率的提升。而未来的订单量增长让智慧物流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到2020年,有预测整个中国的物流包裹将达到日均1.45亿个,这已不是单纯增加人力、车辆可以解决的问题。电商巨头们在技术上发力,无非围绕两点,一方面,为了让运营更加智能化节省成本;另一方面,提升用户的体验。
2012年,亚马逊收购Kiva Systems,大大提升了物流系统。Kiva系统作业效率比传统物流作业提升了2到4倍,机器人每小时可跑30英里,准确率达到99.99%。最新透露的数据显示,亚马逊已在13个配送中心部署了3万机器人,数量远超2014年底的10个配送中心的1.5万。有传闻称亚马逊计划对所有在建的新配送中心部署机器人技术。
▲ 亚马逊收购Kiva机器人
物流顾问公司MWPVL国际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在仓储中心配置Kiva机器人,亚马逊每件商品的物流成本减少了21.3美分,占物流成本的48%。MWPVL创始人Marc Wulfraat认为,“考虑到亚马逊配送中心遍及全美,这肯定为亚马逊节约了大笔的资金。”瑞银分析师Eric Sheridan预计,亚马逊机器人每年为公司节约出约9亿美元的员工支出。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