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挖苦刘强东管不了100万快递员
通过技术提升成本效率也是京东智慧物流的目标。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在10月26日透露,仅以现在大约每日500万单算起,如果每单在仓储物流上降低一元钱成本,京东每天就会增加500万人民币的收入,这还不包括未来增量。”
而在仓储效率上,根据京东测算,京东目前“无人仓”的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10倍以上,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3600次/小时,相当于传统人工的5-6倍。
“在智慧物流上投入是最划得来的投入,这也是京东不计成本来投入三无技术的原因”,肖军说。事实上,各电商巨头们智慧物流砸以重金,长远布局已是不言自明的现实。除了上文提及的2012年亚马逊以近8亿美元收购Kiva Systems,最近,亚马逊又确认已为无人机计划收购了一支12名计算机顶级视觉专家组成的团队。而亚马逊推出Prime Air无人机物流计划,目前已进入第九代产品研发阶段。互联网巨头Google收购了无人机公司Titan Aerospace,正在开展名为“ProjectWing”的项目。
不仅在国外,2013年9月,国内快递老大顺丰速运已在广东进行无人机测试,并在2015年,投资一家深圳的无人机公司。阿里巴巴此前也被曝出携手艺航智控共同探索“LBS+无人机”的智能操控理念。菜鸟网络也在内部成立了E.T.实验室,已完成了有关末端配送机器人、仓内拣货机器人等多个项目的研发,并将在今年陆续投入使用。
市场上所有的巨头们都在智慧物流上角力,落后者显然会失去未来,这正是京东的急迫之处。
自建物流的优势
到目前为止,京东约90%的自营订单可实现当日和次日达配送,“快”只是表面,在极速扩张下,快而不乱才是京东物流的强大之处。
京东物流网络的核心要素包括仓库、分拣中心、配送站、配送员等几方面,京东成立之初,这个网络就一直通过自主研发的“青龙物流配送系统”驱动,十多年来不断完善。现在,青龙系统已从1.0升级到3.0,能力从实现业务多样性、精细化管理、打通整个供应链运营等升级到实现开放平台支撑、实现全网跨平台运营支撑。
京东在仓储配送领域的技术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研发,这一块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另一个标杆就是“亚洲一号”,2014年京东第一个位于上海的“亚洲一号”仓库一期投入使用,这座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高智能化大型仓库成为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仓库,此后两年间,沈阳、武汉、广州、贵阳的亚洲一号都陆续投入使用。京东“无人仓”成为京东科技物流的拐点,首次实现智慧物流的完整场景,成为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物流技术落地应用。
京东“无人仓”是自主研发的定制化、系统化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掌握了核心智慧物流设备与人工智能算法,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透露,京东无人仓在控制算法、工业设计、机械结构、电气设计、应用场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技术突破与创新,累计专利申请已超过100件。
京东采用大量智能物流机器人进行协同与配合,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智能识别、大数据应用等诸多先进技术,为传统工业机器人赋予了智慧,让它们具备自主的判断和行为,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商品类型与形态,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 京东无人仓 DELTA型分拣机器人
这套系统由京东完全自主研发,极大降低了技术引进的成本,以及后期维护的成本,据推算仅技术引进方面,就可节约50%的成本,同时,自主研发迭代快,应用场景丰富。
在关键的仓储技术上,自我研发的好处很多。一方面,掌握主动,自主研发迭代快,应用场景丰富;另外一方面,防止供应商跳票。这并非没有前车之鉴,2012年,亚马逊收购KivaRobotics后,就逐渐私有化其技术,停止对其它客户的技术支持。
京东智慧物流的潜力和挑战
一年前,刘强东针对消费品行业,提出了“十节甘蔗”理论,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其中前5个归品牌商,后面5大环节则归零售商。商品零售的毛利润率是有限的,所以,后五节甘蔗是京东利用自己的供应链优势争取的。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力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最大的成本之一。智能化将会节省一大笔人力开支,减轻企业压力。在智慧仓储中,从货物来到货物走,可以说完全是一气呵成。只需很少的人力监督、运行智能系统,就可以让仓储稳定高效地运转。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