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快递到我们手里之前,都经历了什么?

时间:2016-11-15 09:26:17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对于一天最多工作17个小时的马卫军来说,早餐一般吃得多,午餐可能要下午三点才吃,每天晚上结束“夜送”10点半回到罗车胡同13平米的家里,妻子都会给他做好一碗热汤面。

“他的工作基本不能按时吃饭,老不吃饭胃坏了,外面的饭吃了不舒服,每天晚上都愿意回家吃一口面。”马卫军的老婆心疼地看着他,“经常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突然就起来了,说腿抽筋了,我就赶紧给他揉揉。”

如今,留在老家的8岁的孩子是马卫军最大的牵挂,“上次见到他,我感觉都快不认识了,跟不上他的思想,他说的话我都得思考半天想知道怎么回复他。变化太大了。”

与城里的李超军、马卫军们每天在北京城区的穿梭往来不同,在北京怀柔郊区的张书华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走了超过21万公里的配送路程。作为“带车入职”的快递员,北京怀柔雁栖站站长更习惯叫他“带车司机”。普通的三轮车送货覆盖半径是5公里,张书华则要开着他的长安微面从配货站所在的新峰村出发,沿着111国道一路向北,第一站就是60公里开外的长哨营满族乡,最北能到将近100公里的北京与河北交界处。

111国道就像鱼骨头的“脊柱”,投送包裹的村子一般分布在国道两侧的山沟里,进村的路便像一根根从“脊柱”分叉出去的鱼刺。无论是京东还是顺丰的快递员们都习惯将村子称为“沟”,大的“沟”有上百户人家、完整的乡镇级行政机构,小的“沟”可能只是一户在河边挖石材、种经济林、开养鸡场的人家,浅的“沟”可能就在国道边或下道3、5公里,深的“沟”可能要开车走上十多公里,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有些“沟”甚至是一些临时的施工指挥部,在过去两年111国道修建隧道的时候,张书华甚至还给工地上的工人派过快递,包裹直接送到隧道口的工地。

每天清晨6点半,“一传”(第一班)的货车会将1000件左右的包裹准时送达配送站,张书华与同事们一起卸车、验货、分拣、装车,在9点开车出发前,猫着腰拿着POS机扫码似乎是他固定的姿势。他的微面是长安的产品里最便宜的一款,挂着老家张家口的车牌,只能在北京的六环外开。两年多的超负荷使用让这台微面车况堪忧,车内车外都落满了灰尘,车厢里也只留了一排座椅好方便装货,怠速时车子抖得厉害,“总是着不住火(熄火)”。

一般早上10点,张书华的车会到达长哨营的镇子,第一单包裹是件衣服,收件的大姐让他把车开到邮局,张书华下车后习惯一路小跑,大姐拆了衣服捻了下料子,就以“太薄”为由拒收了。

虽然“开门不红”,但后面还算顺利,张书华开着微面,在镇子正在修下水道的主干道上蝴蝶穿花一样前进、倒车、掉头,躲避着隔离桩、沟渠、架线的梯子、村民铺在路上晾晒的葵花籽,将一件件快递送到卫生院、司法所、学校、加油站——几乎没有一个收件人是跟地址对应的,但张书华说,他一般都知道他们这个点钟会在什么地方,送了两年多,太熟悉了。

送完第一站,时间差不多用掉了1个小时,剩余的路程,张书华开着车一直在与时间赛跑:生鲜要在12点前送到签单,“211”快递要在下午2点前送到客户的手上,“华北区”的包裹则要求3点前派送完毕——等待着客户出来取件的时候,他就抓紧弯腰伏在方向盘或后排座上抓紧拿POS机做结算单,偶然又会看到一个包裹上的地址单,紧张地问:“金华是什么地方啊?是华北吗?”

 8/13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快递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