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快递新格局
电商快递的主体是网络快递模型
目前主要电商平台的品类/流量分布矩阵图
从目前的主要电商平台来看,这两种电商快递市场的体量(2016年数字):
1.网络快递模式:目前主要包括淘宝,天猫,京东POP,微商,拼多多等。
阿里系拥有绝对大的份额,淘宝4500万单/日,天猫1000万单/日
京东POP大约500万单/日
总计大约7000万单
2.仓配模式:目前主要包括京东自营,天猫超市,唯品会,当当网以及部分第三方仓配公司(心怡,北领,发网等)。
京东自营400万单/日
天猫超市300万单/日
总计大约1500万单
总体来看,仓配模式快递票数大约占整体电商快递票数比例为20%,网络快递模式大约占80%。
虽然京东的GMV增速远远高于阿里,3年后京东的GMV追平天猫很有可能。但是京东平台的快递票数和阿里平台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短期内这种巨大的差距很难消除。
至于未来这两种模式快递的比例如何变化,是个比较难于准确预测的数字。如果大型品牌商的主流产品引导增长,那仓配模式的比例会上升,如果新一代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引导增长,那网络快递模式的比例会上升。从我个人判断来看,未来新新人类消费多元化趋势明显,所以未来非标品的比例还会略有上升,也就是说网络快递模式的比例将长期保持在80%以上。
按照后面几年每年25%的增速预测,到2020年,仓配模式的快递大约为3000万单/日;网络快递模式的快递大约为1.8亿件/日。
很明显,网络快递模式是电商快递市场的主体。
仓配模式相对分散,网络快递模式相对集中
仓配模式和网络快递模式,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点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这两种不同模式的企业的发展趋势。
从仓配模式的物流企业运营规律来看,具有很大的合同物流特性:
大客户主导的客户结构导致运作个性化要求高,服装、母婴、3C等不同行业的仓库运营个性化差异很大。
其次行业门槛相对不高,落地配市场已经初步形成社会化外包格局,其主要难点是在仓的运营环节。而仓的运营环节属于起步门槛不高,但规模增大后复杂度增加,增长会形成瓶颈。
基于这些特点决定了独立第三方仓配模式的市场一定会相对分散,类似于京东、唯品会和天猫超市这类拥有电商自营平台的才可能成为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仓配模式的快递企业。
从网络快递模式的企业运营规律来看,则有着明显的网络物流特性:
网络规模效应明显,前期投入特别巨大,网络规模效应形成后的门槛很高。目前经营一家网络快递企业的投入动辄几十亿,需要达到日均一千万单才能形成规模盈利效应。
服务高度标准化,形成网络规模效应以后服务的网络覆盖和时效会不断优化,具有强者恒强的特点。
客户需求,电商平台的门槛和政府的监管要求都在不断上升,新进入者的壁垒越来越高。
网络快递模式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个市场相对集中,新进入者门槛很高。一旦进入达到规模盈利效应之后可以长期占据有利地位。
从这两种模式是否会相互渗透来看,仓配模式转网络快递模式难度很高,而从网络快递模式企业增加部分仓配业务则难度不高。目前顺丰和百世都有部分仓配业务。
加盟制网络快递企业继续引领增长
大规模市场整合不会出现
从两种快递模式来看,仓配模式和网络快递模式都会维持较快速度增长,然而由于仓配模式市场新进入者门槛很低,增量会被新进入者很快稀释,因此除了京东、唯品会此类自营平台外,很难出现仓配模式的大玩家。而网络快递模式的企业新进入者很少,增量基本在有限几个企业内分配,因此这类企业可以继续维持较长时间增长。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