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阿里vs京腾:电商天下的帝国与盟国之战

时间:2017-12-04 10:43:02 点击: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贺泓源

条评论打印收藏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亦分析,腾讯有社交流量优势,也想进军零售市场,但自身做得不好(拍拍网严重亏损),而京东需要流量,还需要腾讯资源背书,且自身零售板块能力确实很强,这构成了双方合作的基本逻辑。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京东、腾讯的联盟,暗合了巨头生态圈下,流量打通的趋势。“京腾计划”诚意满满,但也不乏缝隙。有“京腾无界零售”方案客户就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两家在数据流通上,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譬如,京东的购物数据就未完全向腾讯开放。“对于购物数据,京东看得比较紧,对腾讯都有所保留,在跟今日头条、网易、搜狗等的合作中就更是如此。当然,数据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他说。

路径都是相似的。京腾联盟,落脚点在营销,阿里亦有此打算,讲得是“全域营销”的故事。

阿里巴巴CMO兼阿里妈妈总裁董本洪此前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目前,阿里正力推“UniMarket-ing全域营销”。

去年11月,董本洪在阿里妈妈全球主峰会上,第一次对外正式提出“U-niMarketing全域营销”这一方法论。此后,这一方法论下的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包括“品牌数据银行”、“UniDesk(全域广告投放工作台)”、“品牌号”、“iStore”等各大产品先后问世。“大家以往看到的只是简单的销售数据,但这些数据背后动辄是过亿的消费者沉淀及千万级的粉丝触达。”董本洪说。

他认为,“全域营销”的核心价值就是帮助品牌方找到前后两者之间的营销逻辑和计算。“最终我们会发现,这不仅能够指导品牌的营销投放,更能让消费者的行为数据进一步影响和倒逼品牌商做出更有利于市场的改变。而数据越充分,模型计算就越精准,整个传导机制也变得更为直接有效。”

这些只是在前台,后台是阿里的云生意,阿里云推出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其业务应用场景包括,为中大型媒体提供自建营销系统服务,为推广方代理商搭建投放系统。“我们主要基于大数据,做后台基础框架架构,出于对客户保密原因,相关数据目前无法透露。”阿里云大数据高级架构师仇冰雪介绍。

从流量到大数据

“阿里拥有行业内最完整精确的电商数据,但在社交数据上,却比不上拥有QQ、微信的腾讯,而社交流量,是个大池子,里面有无数可能。”十年后网站创始人笪兴如此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分析。

他认为,腾讯通过用户量庞大的微信、QQ、门户资讯、应用分发等平台获得流量,然后将流量通过游戏等手段变现。“目前增值业务和广告收入的占比越来越大。”

阿里核心业务则是电商+金融+云。除了云服务面向企业端,电商和金融业务都是直接变现业务,需要社交流量的支持(流量饥渴)。“一家在上游(拥有社交流量的腾讯),一家在下游,明显前者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目前市值就是明证。”笪兴说。

社交流量的相对弱势,也确实影响了阿里业务。以营销为例,多位广告行业人士向记者坦承,社交场景是营销板块的重要入口,“对塑造品牌尤其重要,这一块,主要还是投腾讯。”

阿里在社交领域的焦虑和投入也一直没有停下,投资陌陌、控股微博、强推来往和钉钉,都是对腾讯的社交领地主导地位的反扑。“在阿里业务转型过程中,数字商品这一环之前是欠缺的,而且作为电商企业,阿里也一直有流量饥渴症,因此,控股收购能够带来流量的上游企业(高德、UC)和可以带来数字内容的文化娱乐企业(优酷土豆、文化中国),是阿里的必要举措。”笪兴道。另一方面,作为对比,腾讯在类似的种种投资中,更多采取“战略性入股”,并不追求控制地位。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阿里 ,京东, 腾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