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经验分享:社群营销之破城攻略
2.产品定义由功能导向转向情绪与情感,产品人格化的塑造,让其具有充分社交属性;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物品,在信息泛滥、产品同质化的今天,一个好产品必然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购买态度,同时,任何一种可病毒化传播和被快速接受的产品,都必然带有强烈的社交属性,让消费者主动分享,主动形成口碑效应。比如,小茗同学饮料的快速火爆,除了其更为有记忆点的口感外,他“贱萌”的气质符合年轻一族的审美偏好,他仿佛就是藏在自己内心里的“另一个自己”。
3.跑分、对标等手段让信息更加透明,尊重消费者需求是核心工作。互联网带来的一个重要价值是信息差被打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被无限分裂,因此,若要获得消费者的持续而快速接受,不是编纂无谓的“信息”,而是对现实的故事进行多维度“包装”,从而顺势而为,获得更大、更多的支持与信任。在小米众多产品中,曾被业内称为价值千万的秘诀就是:小米的每款产品都有一个价值感十分清晰的“跑分表”。针对消费群体的需求和产品的特性,针对各大品牌进行各项产品指标的描述与对比。每每看到这张表和最终的价格对比,消费者无不惊呼:“太值了!”
信任场景
1.承诺可视化。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随着过度传播的大环境不断恶化,若要重拾消费者信任,品牌承诺的真实性必然会成为主流。农夫山泉近两年的系列广告,将真实信息朴素地表现出来,瞬间俘获大众的心。如果众多白酒企业中,如果能将产品酿造过程进行全程视频化,消费者只要通过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真实看到产品生产的实时过程,并辅以相应的数据支持,这对于白酒企业具有划时代意义。
2.信任背书IP化。互联网时代,有价值的流量汇集就成了IP,谁拥有IP,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而IP在信任背书的应用上,仍要充分发挥人的价值而非其他。品牌和产品最终要依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完成口碑的建设与信任推荐。因此,做社群运营,要让诸如包装设计师、技术专家等一批具有强烈信任基础的人走到市场前端,与消费者充分融合,将一批批这样的人打造成“企业专属网红”,利用个人信任为产品、品牌做强力支撑。当然,借助已经具备公信力的人进行信任背书的推荐,是有必要也是很现实的做法。
3.场景故事化。围绕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品牌塑造新逻辑,故事系统是产品塑造的重要一环,过往进行品牌、产品故事,多半是围绕着产品本身展开,将产品塑造成为“完美的明星”。而这类方式放到今天,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因为消费者已经不关注产品是什么,而更多地考量产品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通过大量的市场走访和上万次的消费者深度调研,我们发现,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产品故事系统依旧十分必要,但需要围绕着目标用户的生活方式、生活轨迹的痛点进行故事系统的构建与创意。一旦完成这项工作,产品就摆脱了物质属性的特征,成为消费者解决问题的工具与手段,从而获得的是推荐的公众化,再次获得主动传播和多次分享。
双社区联动
基于传统企业的存量资源与包袱,单纯地做消费者社群,对于整个企业的经营价值影响较弱,无法调动企业全盘资源,实现企业的系统化转型。因此,务必将消费者与传统渠道进行紧密结合,构建一体化的信任、利益关系,从而推动企业的业务发展。双社区:一个是基于关系的用户社区,一个是基于市场地理位置的消费社区。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