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冰火两重天:一边热闹 一边骚乱
只是在商业理念上,盒马更加注重以线下体验为载体、线上支付为闭环进行多流量平台接入,实现线上渗透与覆盖最大化;而超级物种、天虹sp@ce则强化在线下强体验的过程中实现顾客消费的线上便利化,通过自有APP的运营实现顾客经营的资产化。
至此,线上线下的强对抗时代已经画上句号,未来的零售在模式上的基本呈现无论以怎样的理念呈现,线上线下的全渠道整合都将是一个基本范畴。
只是选择与阿里、京东为伍进行互联网+,还是自己进行+互联网,但无论怎么选择都必须建立在“经营顾客”的基础上。因为对于任何一类零售业态,无论互联网的基因有多么强大,价格玩得多么极致,从本质上讲都是“有限顾客的经营”,而非“无限顾客”,不在于你能将“有限顾客”的覆盖边界放多大,关键在于你能持续服务好多少“有限顾客”。
当我们对自己“有限顾客”都处于理论性画像与认知时,描述得再好也架不住时间的检验。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我们的商业思维有多么发达,我们有多么强大的商业改造能力,都必须根植于“让顾客生活得更好”之上,而非让我变得更大。
变革正在加速,要么升级、要么消亡
零售行业的变革一直都在发生,只是在过去若干年里我们的变革一方面受制于电商快速崛起的迷茫,另一方面我们在过去三十年里所积累和形成的商业价值观中,还没有真正形成对“顾客的尊重与敬畏”,更多的还是将顾客的价值创造当成口号与概念,过度片面的追求纯商业化的利益与虚荣。
即便是面对新商业力量(BAT、电商、高铁)的崛起所带来的顾客自我认知与意识的觉醒,传统零售行业更多的也只是在进行各种“硬件化的”变革与优化。装修越来越豪华、各种空间概念越来越时尚,带有强烈投机性与资本驱动性的“烧钱与并购”,这些我们不能简单地进行全面否定。但如果这些尝试背后还无法让我们看到零售业长久存在的价值观迷失,只愿意玩“搭积木、玩概念”的游戏,而不愿意围绕顾客需求感知层面进行“人、店、货、场”的系统深耕与成长,无论我们依托于多么强大的财团,最终都无法逃离消亡的命运。
随着“新零售业态”的一波波落地,零售业的变革与升级开始进入快车道,升级成为整个零售业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只是今天的升级对零售业而言不是简单的模式升级,盒马、超级物种这类的店铺一旦开始形成复制能力,这种模式本身就不再具有门槛。这种模式的升级只是我们提升顾客服务能力的工具和手段,而非能力本身。
最大的能力将集中在谁能够通过这些模式去不断夯实“为顾客生活品质的持续改善不断挑战”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必须成为零售企业的基本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零售企业从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层面是否能够展开对这种价值观的重塑与机制建设,是否能够从我们企业内部开始去真正关心和尊重服务顾客的行为与创新,是否能够将这种尊重变成全体员工的成就与价值,让员工在这种服务与创新中持续收获精神与物质的改善。
当我们的零售企业内部团队开始真正理解和践行“对顾客的尊重与关注”,能从自我层面进行细节的呈现与保持时,零售企业的升级与变革能力才开始形成。否则,零售企业做出的任何升级尝试都将是“看上去伟大、实则矛盾”的痛苦经历。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