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未来靠啥赚钱
涉足实体零售可让亚马逊通过线下的渗透扩大它的触角。有的消费者更喜欢亲身触摸和观察商品,尤其是服装。实体店原来是亚马逊的敌人,受限于品类选择有限。而通过为图书、杂货以及像家居和电器这样的大件商品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渠道,它实际上是出售它原本不会在线上出售的东西。亚马逊正在增设实体书店,将其推向美国的大城市。
在海外市场,亚马逊据称要在印度市场经营食品杂货店。印度预计也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速的电商市场,亚马逊表示它将投资30亿美元发展印度业务。其在家居服务公司HouseJoy和保险平台BankBazaar的投资让它进一步渗入印度的科技生态系统。进入印度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它便已经跟大型配送服务商达成合作,也开始提供自有的配送服务。事实上,印度目前只有35%的人口连网。亚马逊在印度面临着来自Flipkart、Snapdeal等本地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两家公司分别获得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投资。
交通运输与物流
配送更快速更便宜,一直以来都是亚马逊的取悦顾客之道。随着亚马逊每年的包裹配送量增长到数亿个,扩张配送基础设施成了重中之重。亚马逊很早就认识到它出货的商品都是商品的独特组合,它的仓库技术实际上更接近于制造技术而非配送技术。为了壮大自身的物流网络,它从沃尔玛挖来了多位高管。
亚马逊在2012年收购仓库机器人厂商Kiva Systems的时候,要看到该交易的即时价值并不容易。但如今,在每年增加1.5万台之后,亚马逊在仓库有超过4.5万台机器人。据彭博社称,该公司对Kiva Systems的收购“在机器人厂商和运货商当中引发了军备竞赛,它们都急着要跟上该电商巨头及其效率的步伐”。
近年来,亚马逊一直热衷于扩大其配送中心的覆盖范围。如今,44%的美国人居住于距离亚马逊仓库20英里的范围之内,该比例远远高于2015年的5%。该公司也希望减少对传统配送网络的依赖,正采取措施建立自有的配送网络。其自有网络最终可能会增长到可与联邦快递和UPS相提并论的规模。
它寻求同时在陆运、空运和航运上实现独立的行动也十分大胆:今年亚马逊在肯塔基州完成了造价15亿美元的货运中心的开发。该公司计划租赁40架“Prime Air”喷气式货机,以及供中国的卖家使用它的配送网络。此外,该公司充当货运代理人的角色,帮助中国供应商预订远洋货轮的货位。
无人物流和送货仍然是个问号,推出时间表不明确。在无人机方面,亚马逊非常专注于公司内部给其配送方式组合增加无人机的项目。公布无人机送货服务已经有数年时间,但目前该公司还没有进行很多的展示,其整合到亚马逊的物流网络的方式和可行性仍是未知之数。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监管让送货无人机飞行测试变得更加复杂。为了绕开这些问题,Zipline International等无人机创业公司选择在空域监管没那么严格的非洲展开测试,也有公司则选择专注于用陆地上的机器人送货。
AI与语音
亚马逊的AI项目最显眼的就是它的Alexa语音服务(AVS),该服务应用AI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来形成由云端驱动的语音界面。亚马逊的语音技术一部分基于其2013年收购回来的创业公司Evi Technologies所开发的技术。在2014年末,除了Fire手机之外,该公司还悄然推出了运行AVS云软件的无屏圆柱形计算机Echo。凭借更胜一筹的NLP技术,Echo意外走红,据估计出货量达到500万。亚马逊语音“技能”应用商店的技能数量如今超过1万种。Alexa还带来了新的营收来源:语音商务。Alexa上的技能可让用户无缝畅顺地订购更多的亚马逊商品,同时也支持诸如打车、订购比萨饼的第三方整合。
据估算,亚马逊以每台净亏10%到20%的价格出售Alexa硬件(2016年共计亏损3000万美元,预计2017年将会亏损6亿美元),此举完全是为了成为主导性的NLP平台。但这些可能只是短期的支出。补贴Alexa驱动的硬件显然有助于亚马逊在消费者和开发者当中取得支配地位,透过该举,该公司传达出了它无意仅仅押注硬件产品的信号。
相反,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基于云端的语音软件,驱动从汽车中控台到消费级可穿戴产品的一切。正如Alexa团队的唐·莫勒尔(Don Morrill)所说的,“作为开发者,你一个月只需花一点点钱就能够运行技能。我们发现那是最好的推广方式:我们想要给Alexa尽可能地减少麻烦,让它免费开放就是促进其普及的最佳途径。”亚马逊在这上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为Alexa和AI开发者提供免费的AWS Credits。贝索斯称,他们部署了超过1000名员工从事Echo和Alexa生态系统的工作,亚马逊目前也在为Alexa团队招聘835个岗位。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